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伍晓明受聘我校兼职教授并作报告
供稿人:  时间:2009-11-05  次数:

        

   馨香古籍,蕴传统文化华光;飞扬哲思,显学者智慧锋芒。11月3日下午,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伍晓明在南校区学术报告厅受聘我校兼职教授并作题为《中国传统伦理与政治》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红主持报告会并向伍晓明教授颁发聘书。
   伍晓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语言暨文化研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创新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暨文化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传统及比较哲学。著有《“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形而上”者》等,并翻译了包括《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当代叙事学》等在内的多部作品。
   报告会上,伍教授引经据典,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儒家文化,向在座师生阐释了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与古代政治的关系。结合《尚书》中“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等理论,伍教授将天子君王统治百姓子民比作 “如保赤子”。他认为,子民作为“裸露无遮、柔弱无助的幼子”,是易受伤害、易于夭折的“他者”,而天子作为必须为天下之人负无限之责的伦理“主体”,因其伦理上的“无条件的答应和应承”,就必须挺身接受天命而担负起养民的责任。统治者对子民的伦理责任,相当于父母之于子女的责任,由此天下自成一家,而这种“家天下”制度也造成了天子与子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致出现“天子滥用权力”或“天子完全处于子民支配之下”等问题,需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就现场提出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等问题,伍教授指出,“任何文化、传统,要想往前走”,就必须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批评、自我超越”,作为文化传承者应“以敞开的胸怀、开放的视野摒弃文化偏见”,将“对自己文化的热爱与对其他文化的扬弃结合起来”。
   哲思妙语,透析儒家文化于政治;爽朗豁达,笑谈心灵与传统之交汇。伍教授在报告中从儒学中升华出自己的哲学体悟,寻找自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清晰缜密的思维,内敛深厚的文化涵养,深深感染了在座师生。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更大范围地拓展政治文化视野,推动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形成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近更新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12/26]
学校举办爱尔兰都...[12/25]
学校召开“国际中...[12/20]
关于举办爱尔兰都...[12/17]
机械学院召开机械...[12/16]
国际处(港澳台办...[12/09]
学校举办国际师生...[12/05]
金双根团队在自动...[12/01]
学校受邀参加第二...[11/28]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S...[11/23]
国际处党支部赴大...[11/21]
学术副校长金双根...[11/19]
关于招募学生2025...[11/18]
学校首届国际文化...[11/13]
爱尔兰利莫瑞克大...[11/11]
韩国釜山大学合作...[11/11]
美国北卡罗莱纳农...[11/11]
河南理工大学与韩...[11/11]
河南理工大学与爱...[11/11]
河南理工大学与美...[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