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校“国际中文+太极”志愿者培训营开营
供稿人:朱宝锋  时间:2024-03-19  次数:

3月16-17日,“国际中文+太极”志愿者培训营在南校区开营并举办了首次培训活动,国际处和部分学院的外事工作人员以及来自文法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等学院的志愿者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培训。首次培训活动包含两场理论报告和一次实践学习。

16日下午,学校文法学院原院长穆乃堂为营员们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亭台楼阁与古典诗文》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分别从亭台楼阁四种建筑的定义出发,引出了我国著名的四大名亭、四大名楼等文化景观,并对与这些亭台楼阁相关的古典诗文进行了深入鉴赏,阐发了建筑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穆教授的报告风趣幽默,旁征博引,让同学们深刻领略中国诗歌之美。在报告最后,他勉励营员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利用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外派的机会走出国门。

17日上午,我校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副院长王柏利作了题为《太极拳:何以成为一种文化》的报告。他从太极拳产生的本源讲起,阐述了太极拳文化生成的演进逻辑、太极拳文化的内涵等内容,通过中外对比的方式诠释了太极拳产生的思想基础,并现场表演白鹤亮翅等太极拳招式,让营员们深刻体会了太极拳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运动特点。他强调对于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动作招式的教授,更应该注重对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解读。

17日下午,营员们赴修武县当阳峪村绞胎瓷非遗工坊进行实践培训,学习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绞胎瓷制作工艺。在聆听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关于绞胎瓷文化渊源的介绍后,营员们亲自动手制作绞胎瓷器具,体验通过绞胎瓷泥胚编织出瓷器炫彩纹路的神奇过程。最后,柴战柱带领大家参观了绞胎瓷精品展,在其精彩的讲解中,营员们不仅惊叹于绞胎瓷器“表里如一,瓷中君子”的精美工艺,更深深感受到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表现出的文化传承使命感与自豪感,这不仅增强了现场每一位营员的文化自信心,而且也激发了大家为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本次培训营活动既是推进我校教育部“国际中文+太极”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项目的主要内容,旨在探索“国际中文+太极”创新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海外教学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派出质量,打响我校特色人文交流品牌。据悉,“国际中文+太极”志愿者培训营将持续至7月,中文、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文化、跨文化交际、国际传播策略等主题讲座和各类实践活动将陆续举行。

最近更新
关于钱辉教授一行2...[09/29]
化工学院12位学者...[09/29]
关于参加第六届联...[09/29]
数信学院教师朱盛...[09/15]
南非林波波省代表...[09/15]
爱尔兰驻华大使馆...[09/11]
测绘学院赴澳开展...[09/06]
关于招募学生参加2...[09/04]
关于组织申报 2026...[09/04]
我校成功举办2025...[08/21]
材料加工系教师与...[08/20]
资环学院张立军教...[08/06]
金双根教授在国际...[08/02]
金双根团队在国际...[07/26]
7月25日:美国圣母...[07/23]
学校2025年公派出...[07/14]
河南省国际中文教...[07/12]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E...[07/04]
新加坡工艺教育局...[07/04]
爱尔兰都柏林理工...[07/03]